文章
主题列表

最新资讯
A21 收购者能给被收购公司多少增值最重要

 在收购中,对被收购公司的增值比给收购公司本身的增值重要得多

Ackoff教授(第39条):In acquisitions the value added to the acquired company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value added to the acquiring company.

Ackoff 教授经验之谈:

收购公司的价格通常高于其当前价值。因此,潜在的收购者首先需重点评估能为被收购的公司增加多少价值。再加上此增值后,被收购公司的总价值几何?

大多数收购失败的原因在于,收购后被收购公司的价值下降,进而拖累了收购公司的整体价值。

尽职调查(Due Diligence)最多能揭示被收购公司的当前价值,但要提升其价值,则需精心规划。而这种规划也是潜在收购者最耗时、最具挑战的任务。


以2013年微软以7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为例,微软希望借助诺基亚庞大的市场拓展手机业务。

当时,市场普遍看好这笔交易,预期能产生1+1>2的协同效应(Synergy)。然而,微软和诺基亚的领导层未能充分认识到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性:如果开发速度跟不上、无法快速推出新机型,就会迅速被市场淘汰。(当时,许多手机供应商已转向安卓系统,而诺基亚仍在大量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。)

最终,微软在这笔交易中损失了约76亿美元,也因此裁减了15,000名诺基亚员工。

=== === ===

安迪·鲁宾(Andy Rubin)于2003年创立安卓(Android),基于Linux内核开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(当时,市场上尚无开源手机操作系统,黑莓和爱立信的智能手机都是自有操作系统。) 2005年,谷歌以约5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安卓公司。当时安卓公司的规模还很小,尚未开发出可展示的产品,仅有初步概念。

收购后,谷歌内部讨论安卓系统是否要开源。鲁宾认为,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发,不应免费开放;但谷歌创始人谢尔盖·布林(Sergey Brin)主张开源,以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,并利用谷歌品牌和安卓平台的广告收入支撑开源模式。

2008年,谷歌邀请全球工程师开发安卓App,设立1000万美元奖金(分两阶段)奖励优胜者。

为了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,谷歌调动大量高端工程师参与安卓系统的开发。

谷歌通过这些举措为安卓增值,使其成为谷歌最成功的收购之一。
2010年左右,安卓手机每年为谷歌带来约10亿美元广告收入。

然而,谷歌也曾失误。2012年,谷歌的安卓系统占据了全球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第二大份额,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摩托罗拉公司,期望可以借助安卓的优势重返其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。

2014年,谷歌卖掉摩托罗拉时,交易金额仅为29亿美金。

能否为公司增值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大公司收购,也适用于个人投资。如果你想投资某品牌,不应仅估算其当前的价值或潜在收益,而应考虑你能为其增加多少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