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者对业务了解得越少,越需要更多的变量来解释
Ackoff教授(第21条):The less managers understand their business, the more variables they require to explain it.
Ackoff 教授经验之谈:
答案是显而易见的:这些现象尚未被真正理解——对事物的理解越少,就需越多的变量“解释”。 理解能帮助管理者筛选信息,管理者会因为缺乏理解而试图收集所有信息,他们不知哪些信息是相关的,担心遗漏可能的重要信息,因此,相较于缺乏相关信息,他们更容易被大量无关信息干扰。 |
王工(资深大数据分析顾问): 这篇文章观点传统意义上是对的,而且重点强调的是尽快量化,集中精力于要解决的概念问题,尽快落地,不断改进。但是大模型的观念,特别是无监督学习方法,强调的是数据量--量化,涵盖尽可能多的参数,基于统计概率解决问题。这个也值得对照考虑。 我: |
某软件开发公司计划推行量化管理,欲以数据驱动提升生产率。
公司的度量分析师向我展示了一张包含五六十个项目变量的大表,涵盖缺陷、进度、工作量等。 所以如果能估算出各种方式的缺陷引入率和排除率,就可用模型预测最终遗漏的缺陷数。还能利用蒙特卡洛预测工具,比较不同方法的组合效果,制定缺陷的目标范围。团队可以首先参考上一轮迭代数据,估算预测模型的参数,并集体头脑风暴,探讨改进的新方法。随后,利用蒙特卡洛预测模型比较不同组合,分析其对缺陷率、缺陷排除率和工作量的影响。团队可参考模型建议,最终选择下一迭代的最佳方案。 如果团队能尽早发现并修复缺陷,后期的返工量就可大幅减少,生产率自然提升,延误减少,进度偏差也会改善。 |
许多人误以为度量分析必须像大数据分析那样,依赖海量数据,用很多因子得出预测模型方程式。事实恰恰相反,变量越多,量化改进越难成功,开发人员也越抵触。我们应针对想改进的指标重点收集对应的数据。所以我建议迭代团队先聚焦缺陷与返工工作量,以降低返工的工作量为目标,每轮迭代回顾时分析数据,逐步推进量化管理。
编辑